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177章(2 / 3)

华瑶放开了沈希仪的双手。

沈希仪抬手指天,万分诚恳:“我指天发誓,方才所说,句句属实,绝无半句虚言。”

华瑶的语气分外温和:“我当然相信你。你这一路走来,确实很不容易,还好你跟了我,你的才学都能施展出来。”

沈希仪道:“殿下知遇之恩,微臣没齿难忘。”

华瑶又问:“对了,你小时候,你家里人雇佣了女护卫,专门保护你。那个女护卫,现在怎么样了?”

沈希仪略微偏过头,出神地望着窗户:“她死了,死在彭台县。敌军围困彭台,她在城墙上率兵作战,敌军的飞箭刺中了她。彼时,彭台县的药材早已耗光,纵然我再想救她,我也救不了她。”

沈希仪把头转回来,目不转睛地看着华瑶:“殿下,您对我有救命之恩,对彭台人也有救命之恩。此恩此情,我粉身碎骨,报答不尽。”

华瑶淡然地笑了。她说:“好,有你这句话,我就放心了。不过有一件事,确实有些麻烦,我思前想后,只能交给你去办。”

沈希仪躬身弯腰,恭恭敬敬道:“请殿下明示。”

华瑶俯身靠近她,与她的距离仅有两寸。

沈希仪呼吸略快,又闻到了清浅的玫瑰香气。她抿了一下嘴唇,头垂得更低了。

华瑶详细地解释道:“金曼苓的那番话,你都听见了,我把重铸货币的任务交给她,最主要的原因是,她的门生多达两百人,全是聪明人,办起事来,又好又快。”

沈希仪微微颔首。

华瑶笑了笑,又说:“治理天下的诀窍,莫过于‘赏罚分明’四个字。各项赏罚事宜,都与钱财有关,我很看重钱法与税制,却也不能让金曼苓一家独大。”

沈希仪十分赞同:“殿下所言极是,金曼苓必定会任人唯亲。她的父亲曾是内阁首辅,金首辅在任时,金氏一族的势力如日中天。”

华瑶道:“金曼苓重用她的门生,倒也不是任人唯亲。她了解自己的门生,自然也更信任他们,钱法之重,重于泰山,她初来乍到,又身负重任,必定小心谨慎,也不会提拔她不熟悉的人。”

沈希仪道:“不管有意,还是无意,他们很可能会专权揽政,还请殿下严加防范。”

华瑶又拉起沈希仪的右手:“我想到了一个办法,不仅能约束金曼苓,还能改进官吏制度,整顿政务腐败。”

沈希仪全神贯注,仔细听着华瑶说出口的每一个字。

华瑶的语调放轻了些:“你父亲是衙门的师爷,你应该也明白衙门的

规矩。衙门里的师爷、捕快、典史、吏目,位列九品之下,都是不入流的杂役。按照大梁朝的律例,他们终此一生,无法升迁,然而他们最接近百姓,最清楚民情,也做了最多实事。细算下来,他们的功劳和苦劳,远远超过了县令。”

沈希仪万万没料到,华瑶竟然想到了这一层。

沈希仪的父亲已经离世了。他这一生都过得很苦。他幼时家境贫困,白天去私塾偷听老师讲课,晚上在家中编制草鞋,只为赚钱补贴家用。

私塾的老师恼恨他不交学费,打断了他的左腿,从此他落下了残疾,走起路来一瘸一拐,但他并未自暴自弃。

十六岁那年,他考上了秀才,又练出一手好字,知县赏识他,聘请他做了师爷。他的吃穿用度稍微宽裕了些,也攒下了一笔钱。他遇到了沈希仪的母亲,他们二人年纪相近、性情相合,就在彼此二十岁那年成婚了。

在沈希仪的记忆中,她的父母都是勤劳本分的人,哪怕日子过得清贫,父母从不接受贿赂,这在县衙也是罕见的。

她的父亲备受排挤,郁郁而终,死前还对她说:“你将来做了大官……也别忘了……人这一生,都很苦,苦啊……你心里要有一杆秤,一边是职务,一边是仁义……”

沈希仪心神恍惚。

华瑶又说:“宛城也遭受过叛军的洗劫。衙门里的那些小吏,既不入流,又攒了钱,叛军把他们当作肥羊,宰杀了一大半……”

沈希仪已经领悟了华瑶的意思。她从容道:“您希望我挑选人才,填补衙门的职位空缺,改良管理办法,设定考察规则,让他们从小官小吏做起,踏踏实实,勤勤恳恳,为国为民,也为了您,办实事、办好事,便能获得升官发财的机会。”

华瑶惊叹于沈希仪的聪慧。她赞许道:“正是如此,你一点就通。”

沈希仪依然恭顺:“微臣多谢殿下提点。”

华瑶感慨道:“这也是一项重任,极其艰巨。你独自负担,未免太辛苦了,我会调派朴月梭辅助你。”

沈希仪突然想到了什么。她面露难色:“只有朴月梭一个人?”

华瑶耐心地安抚她:“当然不是,你也知道,朴月梭参与了孟道年死谏。当日死谏的官员,共有二百二十人,其中三十人,与朴月梭有些交情。朴月梭赶到秦州投奔我,也带来了那三十人,他们都是进士出身,才思敏捷,品行端正,定能祝你一臂之力。”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